智赋渝中教育路 领航培训促提升——国培计划(2025)重庆市渝中区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项目培训简报
点击:36  发布时间:2025/10/15 18:02:50
10月14日,重庆市“国培计划(2025)”—重庆市渝中区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项目培训活动,在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学术厅如期开展第二次集中研修。渝中区领航者团队应用达人团队、研训员代表等140余人齐集学术厅一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向。
往高处立:人工智能,由“管理”迈向“治理”
上午,西南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刘革平教授以《区域人工智能教育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为题以理论剖析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阐释人工智能作为信息2.0时代核心技术对教育主体、目标及师生关系的深刻影响重点解读教育治理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型逻辑,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重要性;详细介绍数字化治理的软硬件支撑体系及“决策、管理、服务”三维转变,同时结合重庆教育数字化“1361”体系,阐述市教委推进数字教育的具体举措与实践路径,为学员搭建起区域人工智能教育治理的理论框架。
 
      下深功夫:数智教育,推进应用迭代
下午培训分进修学院、29中学、劳技基地和中华路小学等多个场地开展培训。
领航者团队及“AI+智慧管理”工作坊研修现场渝中区科技教仪中心陈翔主任聚焦《人工智能赋能规模教育下的因材施教》主题展开分享。他系统介绍渝中“1+N+X”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建设成果,以及区域智慧教育平台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学等领域的迭代应用;围绕无感采集、AI赋能学科教学、智慧体育等新技术探索,及教育大数据中心筹建规划,展现渝中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实践成果与未来方向,为学员提供了可借鉴、可落地的区域实践样本。
AI+智慧评价”工作坊学习场地,西南大学刘明教授围绕“数智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创新”展开专题培训。培训从时代背景出发,系统阐释了数智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内涵特征与创新路径,重点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教育评价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性与综合性评价。结合实践案例,展示了技术如何助力个性化学习分析与教学决策优化。此次培训为推进智能化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与实施路径。
“AI+智慧教学”工作坊,西南大学韩继宁教授为学员作《AI智能体及其教学应用》专题讲座。讲座中,他解读教育智能体“感知—规划—记忆—行动”四维能力向教学应用的转化逻辑,强调其自主决策与环境交互优势,阐释其作为教育数字化核心驱动,对教学流程、资源形态及师生协作模式的变革。实操环节,他介绍智能体模型选择与场景适配策略,对比通用与专业大模型应用路径,结合智能备课、作文批改、数字人视频生成等案例,说明其提升教学效率、提供个性化支持的成效与局限,为学员构建数字化转型方法框架与思路。
在研训员团队和“AI+智慧教研”工作坊,西南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邓晖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研究》的讲座及实操课。邓教授聚焦人工智能与教学研究的融合逻辑,系统解析AI技术对教学目标设定、内容设计、方法创新的赋能路径,阐明其在破解教学难点、优化育人流程中的核心价值。实操环节,她结合具体案例,演示AI工具在教学数据精准分析、个性化学习方案生成等场景的应用方法,指导学员掌握工具操作要点,同时梳理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为学员将AI技术落地教学研究提供清晰路径与实用参考。
“AI+ 智慧育人”工作坊在中华路小学计算机房顺利开展。讲座由西南大学毛春老师主讲,紧扣“AI 赋能智慧育人” 主题,围绕AIGC在教育场景的应用展开。毛教授先结合政策与教学案例,解析AIGC 在课件开发、课后拓展等领域的实用价值;再拆解文本生成(如教案撰写)、视觉设计(如教学插图制作)两类AIGC工具的操作逻辑,以教育类短视频创作为例,现场演示“需求分析—脚本生成—素材匹配” 全流程,并指导学员实操完成专属教学脚本。学员们纷纷感叹:“这次讲座学的 AI 技巧太实用了!从工具操作到流程演示都特别接地气,学完就能直接用到课件开发与微课制作,真正帮我们把 AI 融入育人实践,太有价值了!”​
 今天的培训通过专家引领、理论精讲与实践解读,从宏观治理到区域实践两个维度,为渝中区领航者团队搭建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学习交流平台。不仅夯实了学员的数字教育理论基础,更明晰了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为渝中区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