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维碰撞中激荡科学教育新思路 ——渝中区教育学会第十届“辩课进校园”学术研讨活动顺利举行
点击:50 发布时间:2025/3/24 17:55:27
2025年3月20日,由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学会、重庆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委会联合举办的第十届"辩课进校园"学术研讨活动在解放小学校举行。渝中区教委副主任杨斌,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胡渝江,教育部基础教育科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委会理事长曹雷,四川省德阳市科学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德阳市经开区科学教育研培中心主任王国彬,渝中区教育学会会长徐开明、秘书长包蔼黎、副秘书长梁英莉等领导出席会议。重庆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委会会员、重庆市小学科学学科名师培训班学员、渝中区全体小学科学教师现场参与,德阳市全体小学科学教师在线观摩了本次活动。会议由渝中区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委会秘书长、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科学教研员汪涛主持。
高位引领 锚定科学教育新方向
渝中区教委副主任杨斌指出,科学教育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础工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深度思维,通过扎根实践的学术研讨推动教学创新。渝中区解放小学校长朱颖强调,学校将持续深化课堂改革,搭建跨区域教研平台,为科学教育注入新动能。
课例展示 演绎教学创新实践
解放小学童榆钦教师呈现《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示范课,创设模拟考古情境,运用本土化石资源与AI技术,引导学生经历"假设-验证-修正"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罗佳教师在说课环节阐释三大创新:通过角色代入实现情境驱动,设计分层问题链促进深度思考,运用可视化技术呈现思维路径。
智慧交锋 探索课堂改革路径
在专题辩课环节,人民小学教育集团团队与小学科学名师培训班团队围绕四大核心议题展开研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动态平衡、思维可视化实现路径、AI技术赋能课堂的尺度把控、阶梯式问题链设计策略。与会教师达成共识:应构建开放情境与结构化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善用数字化工具实现知识具象化,注重技术介入的适切性与有效性。
专家把脉 指明人才培养方向
四川省德阳市教科院王国彬主任高度评价课例"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创新实践,建议推广微项目式学习,整合本土资源开展探究式教学。重庆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委会理事长曹雷老师强调,面对AI技术挑战,教育应着重培养决策力、批判性思维等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通过跨学科整合与实践性课程改革,培育具有创新素养的未来人才。
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互动研讨和专家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获得了在场教师的一致认可。许多老师表示,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研模式对课堂教学创新具有积极启发,为科学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经验。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