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题开题论证 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渝中区完成2024年度区级课题集中开题活动
点击:62 发布时间:2025/1/9 17:00:40
开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意义在于明晰顶层设计和明确具体研究计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24年12月,渝中区教育科学规划办按照开题的规范流程和严格要求,分8组对渝中区各校园立项的25项区级课题进行了集中开题活动。
12月11日上午,渝中区2024年度区级课题集中开题第2组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四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渝中区规划办主任、区教师进修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宋文君,重庆第三十中学校党总支书记张晓辉,渝中区大同实验小学校副校长张城娅出席了会议。区规划办课题主管赵小翠主持会议。

巴蜀小学张小琼负责的课题“‘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家校共育要以校为主,以学校为主体探索家校共育的有效路径,不要在“双减”背景下加重家长的负担。六十六中朱佳星负责的课题“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要结合时代特征,扩大和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场域,可以将劳动教育与生涯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职业劳动。二十九中赵斌斌负责的课题“素养目标导控下的高中物理学习任务设计案例研究”,专家组建议要厘清学习任务设计的原则、目标、属性等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形成多个代表性的高中物理学习任务设计典型案例。
12月11日上午,渝中区2024年度区级课题集中开题第1组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四楼圆桌会议室顺利举行。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纪委书记牟涛、信息技术教研员郭刚,渝中区科技教仪中心主任陈渝出席了会议。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中心主任包蔼黎主持会议。

渝中区培智学校王勇负责的课题“中心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实践研究”,专家建议加强对智慧校园的规划设计,考虑特殊教育学校学情、教学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软硬件的考虑。重庆市启聪学校刘禹含负责的课题“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听障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探索”,专家建议进一步调整课题名称,将研究方向聚焦数字赋能背景下课堂教学改进策略的研究。
12月11日下午,渝中区2024年度区级课题集中开题第3组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四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周刘波、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琴、渝中区科技教仪中心主任陈渝出席了会议。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中心主任包蔼黎主持会议。

渝中区电大王丹负责的课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专家建议进一步厘清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的目标定位,聚焦不同学段、不同需求科学分类课程。渝中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柳伶负责的课题“基于医教结合模式的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实践探索”,专家建议进一步强化对近视防控效果的检测评估,借用或拟定评价量表,实现研究的闭环。渝中区教育委员会杨光负责的课题“数字赋能区域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专家建议充分考虑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的特征、需求,从便捷性、可行性、特色化实现区域的整体推进。
12月12日上午,渝中区2024年度区级课题集中开题第4组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四楼圆桌会议室顺利举行。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吴倩、学前教育教研员周娟娟,渝中区巴蜀幼儿园原党委书记、园长罗虹出席了会议。区规划办课题主管江明菊主持会议。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幼儿园周琳负责的课题“基于学军活动培养幼儿优秀品质的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进一步明晰核心概念内涵,强化研究内容逻辑性,准确定位研究者任务,并注重活动设计与幼儿生活的链接、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化龙桥幼儿园季玲负责的课题“美育视域下幼儿园‘绘’美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进一步明确美育课程的内容,注重幼儿在课程中的主动性、互动性,完善课程评价的动态指标。化龙桥幼儿园郑若馨负责的课题“巴渝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深入关注幼儿园大班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美术教育的关系,在行动研究中着重教学模式的独创性与创新性,精准对应问题、精心构建独特实施策略与多元评价体系。
12月17日上午,渝中区2024年度区级课题集中开题第5组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四楼圆桌会议室顺利举行。重庆复旦中学副书记周鸿蜀,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王邦林、科学教研员汪涛出席了会议。区规划办课题主管赵小翠主持会议。

肖家沟小学邹颖负责的课题“小学科学课程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专家组建议课题组删除“综合性”和“模式”,根据科学课程天然的跨学科属性,直接探寻科学课程跨学科教学策略。石油路小学陈艺负责的课题“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专家组建议课题组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厘清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本质内涵和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上探寻多种有效策略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人民小学王新星负责的课题“指向量感培养的小学中高段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专家组建议加强单元教学设计,并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凸显大单元属性和量感培养策略。
12月17日下午,渝中区2024年度区级课题集中开题第7组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四楼圆桌会议室顺利举行。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原副院长李立、小学数学教研员王红梅、中华路小学校长曾菁、大同实验学校副校长张城娅出席了会议。区规划办课题主管江明菊主持会议。

金马小学涂娟负责的课题“‘双减’背景下校家社协同共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教学实践,注重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提供有力支撑。新华小学罗娅负责的课题“新时代小学大思政校本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根据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要素设计研究内容,并正确处理好学习常规德育工作与大思政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德精小学钟贞贞负责的课题“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正确处理课标、教材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系。天地人和街小学校唐丹负责的课题“数字赋能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践策略研究”,专家组建议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中的“实践策略”的内涵,做好“实践策略”假设与预期。
12月17日下午,渝中区2024年度区级课题集中开题第6组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四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渝中区规划办主任、区教师进修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宋文君,人和街小学教学中心主任刘小波,重庆复旦中学课程教务中心主任黄益全,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张伦恒出席了会议。区规划办课题主管赵小翠主持会议。

巴蜀中学朱晓昀负责的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专家组建议课题组要丰富作业的形式,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作业等,要明晰现有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做好针对性的优化设计。马家堡小学万莉莉负责的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校本特色作业设计的研究”,专家组建议凸显作业的特色性,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设计项目式、跨学科主题作业等,结合学校特色,用不同方式呈现出来。石油路小学张茹岑负责的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路径研究”,专家组建议要以语文学科为主,在语文作业中加入其他学科内容,用项目式、跨学科主题式等方式呈现出来。石油路小学张曦莹负责的课题“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前作业设计策略研究”,专家组建议凸显课前作业的预习性原则,探寻不同作业形式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
12月18日下午,渝中区2024年度区级课题集中开题第8组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四楼圆桌会议室顺利举行。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督评中心主任、中学体育教研员王政,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中心主任包蔼黎,人民路小学校副校长朱娅出席了会议。区规划办课题主管赵小翠主持会议。

求精中学杜波负责的课题“数字化赋能中学体育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实践探索”,专家组建议从设施设备的配备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等方面,凸显数字化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六十六中封承城负责的课题“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优化策略研究”,专家组建议要找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现存的问题,再针对问题,结合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找到适切的优化策略。巴蜀中学甘晓虹负责的课题“中学美术教育中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专家组建议要以美术学科为主,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进来,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实现跨学科教学。
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研究是探寻学问的旅程。在旅程的初始阶段,区规划办为课题组提供专家智慧和专业指导,希望各课题组以开题论证为契机,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确定研究计划,以终为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至此,在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各校园的大力支持下,渝中区2024年度区级课题集中开题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