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过程质量 力促研究提升——渝中区开展2022年立项课题中期调研
点击:50 发布时间:2025/1/9 16:46:15
为做好课题中期管理,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精神,在渝中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精心筹划下,2024年12月,区规划办组织专家组,以现场调研与会议调研的方式,对渝中区各校园2022年立项的24个市区级课题分组开展了中期调研,严把过程质量关。
12月18日上午,渝中区2022年度课题中期现场调研第2组在重庆第三十中学校顺利举行。三十中副校长丁红娟负责的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接受调研。渝中区规划办主任、区教师进修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宋文君,区教师进修学院初中英语教研员张理英、高中英语教研员周颖出席了会议。区规划办课题主管赵小翠主持会议。
课题主研刘晓玲老师以“A Day in the Life Section A”为课例进行现场展示。刘老师通过视频导入与学生观察、教师导读与学生跟读、小组合作交流与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时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以及相关常用句式表达。课题主研吴梅花老师进行了中期汇报。
张理英老师充分肯定了单元作业设计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建议后期研究以结果为导向,注重评价量表设计,强化数据支撑,进一步提升作业案例的质量与可推广性。周颖老师强调单元作业设计应注重整体性与关联性,优化作业形式,并在课堂中增加探究类作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宋文君院长高度评价了课题组的努力,指出课题研究应依据课程标准,增强科学性与规范性,同时需进一步梳理单元作业设计的要素、原则、流程和评价标准,明确其内在逻辑与关联,不断提升研究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12月19日上午,渝中区2022年度课题中期现场调研第1组在解放西路小学校顺利举行。解放西路小学校副校长范瑾负责的课题“‘双减’背景下学校推进‘让学’课堂研究”接受调研。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吴倩、小学数学教研员王红梅、小学数学教研员何袁静出席了会议。区规划办课题主管江明菊主持会议。

课题主研乐希老师以小学数学“搭配(一)第1课时”为课例进行现场展示。乐老师通过“猜一猜、学习任务、选一选、填一填”等活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搭配的基本方法并巩固新知识。课题主研胡鹂懿老师进行了中期汇报。
何袁静老师充分肯定了课例的清晰性、有序性,认为课例充分体现“让学”的理念,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王红梅老师对学校高品质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建议后续研究要在教学时间规划、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方面进一步凸显“让学”理念,扎实开展研究。吴倩副院长指出,学校以课题研究撬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值得充分肯定,建议下一步要以真实问题情境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在研究方式、成果梳理、品牌打造等方面下功夫,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12月24日上午,渝中区2022年度课题中期会议调研第1组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四楼圆桌会议室顺利举行。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中心主任包蔼黎、高中政治教研员何侠、高中历史教研员但唐军出席了会议。区规划办课题主管赵小翠主持会议。

二十九中雷晓容负责的课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核心概念下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要强化历史核心概念的梳理,要在核心概念的统领下进行单元教学实践并形成策略,课题研究成果发表时要注意辨别期刊真伪。三十中胡贤负责的课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进程中重庆地方红色资源的融入路径研究”,专家组建议要区分重庆直辖前后的红色资源,对红色资源的利用也不是为了利用而利用,而是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使用。二十九中雷丽娜负责的课题“基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一体化建设下初高中衔接的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要加强对初高中衔接教学策略的梳理,并在实践中检验策略的有效性。求精中学王理负责的课题“‘双新’背景下基于乡土文化培育家国情怀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专家组建议加强对乡土文化资源的梳理,并加强与其他课题组的沟通协作,促进资源共享。
12月24日上午,渝中区2022年度课题中期会议调研第2组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四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吴倩、学前教育教研员周娟娟、高中英语教研员周颖出席了会议。区规划办课题主管江明菊主持会议。

巴蜀中学杨静负责的课题“以川渝历史文化双语多模态素材建构中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要明确川渝文化和巴蜀文化的异同,并基于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开展研究,做好课程评价。天地人和街小学赵凡凡负责的课题“国际理解教育下小学英语学科项目式学习研究”,专家组建议要注重中国优秀文化的输出与表达,明确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内涵,以成果为导向,开展研究。桂花园幼儿园庞小玲负责的课题“幼小衔接背景下学前儿童入学准备课程建构与实施研究”,专家组建议要系统呈现课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可重点呈现学前儿童入学准备课程的雏形,助推后期的优化与改进。
12月24日下午,渝中区2022年度课题中期会议调研第3组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四楼会议室顺利举行。重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黄翔,渝中区规划办主任、区教师进修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宋文君,区教师进修学院纪委书记牟涛出席了会议。区规划办课题主管江明菊主持会议。

巴蜀小学潘南负责的课题“美学视野下学校未来核心竞争力的生态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专家组建议要明确学校未来核心竞争力与生态体系的关系,并基于美学视野扎实开展具有巴蜀小学辨识度的课题研究,正确处理好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的关系。巴蜀小学李晓薇负责的课题“回归儿童完整生活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要处理好学校常规德育工作与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研究的关系,并建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天地人和街小学潘喜霞负责的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美术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专家组建议要明确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美术活动的功能定位,正确处理好美术教学与课后延时服务美术活动的关系,突出研究重点。人和街小学校黄颖负责的课题“智慧教育环境下小学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要基于智慧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点位”,系统梳理具有可推广性、借鉴性的研究结论。
12月24日下午,渝中区2022年度课题中期会议调研第4组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四楼圆桌会议室顺利举行。重庆复旦中学副书记周鸿蜀,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教科室主任石志坚,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张伦恒出席了会议。区规划办课题主管赵小翠主持会议。

巴蜀中学李君昌负责的课题“审美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与美术学科协同教学策略研究”,专家组建议主要面向美术班学生进行语文与美术协同教学实践,以语文学科为主,融入美术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教学。求精中学陆敏负责的课题“统编教材高中语文逻辑单元的多维融合式有效教学研究”,专家组建议加强评价的研究,要检验多维融合式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为结题做好准备。人民小学余继宏负责的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合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专家组建议凸显小学作业设计的特点,丰富大单元整合性作业的形式,形成成套的大单元作业设计典型案例。
12月25日上午,渝中区2022年度课题中期会议调研第6组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四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李立,区教师进修学院督评中心主任、中学体育教研员王政,区教师进修学院职教教研员李红利出席了会议。区规划办课题主管江明菊主持会议。

职业教育中心彭茜负责的课题“新时代职业学校‘五美融合’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专家组建议要进一步明确“五美融合”美育课程的内涵,正确处理好学校日常管理与课题研究的关系,并注重物化成果,努力形成高品质的教学成果。职业教育中心朱喜祥负责的课题“中职学校‘五方五融五共’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要进一步明确“五方五融五共”产教融合模式中五大主体、五大职能、五大路径之间的关系,建构科学、严谨、立体化的中职学校“五方五融五共”产教融合模式。巴蜀中学张玉负责的课题“以农作物种植与加工为主题的项目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专家组建议要进一步明确生物教学、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抓住重点开展实践研究。六十六中王卫负责的课题“‘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背景下家长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专家组建议要基于“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的背景与时代意义,探索家长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实施、内容与评价等。
12月25日上午,渝中区2022年度课题中期会议调研第5组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四楼圆桌会议室顺利举行。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中心主任、高中数学教研员莫定勇,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物理教研员王安民、小学数学教研员王红梅出席了会议。区规划办课题主管赵小翠主持会议。

巴蜀中学代文负责的课题“高中物理跨学科融合教学方法研究”,专家组建议增加物理学科和数学、生物等学科的融合,形成几个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融合教学典型课例。二十九中许正川负责的课题“‘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基于教学行为分析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研究”,专家组建议细化教学行为分析表格的维度,便于课堂观察,同时要做评价,测评教学优化效果。六十六中赵亮负责的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实践研究”,专家组建议不做实验研究,强化概念课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体现,凸显与一般概念课教学的区别。人民小学吴思雨负责的课题“小学低段学生量感培养的策略研究”,专家组建议将小学低段修改为第一学段,以免歧义,并且要丰富学生量感培养的形式和路径,提炼出多种有效策略。
渝中区2022年立项课题中期会议调研圆满收官,标志着区域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又迈出了坚实一步。相信各课题组能够及时吸纳专家们的指导意见,调整研究方向,扎实推进研究,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