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新征程,教育科研新手蜕变之旅——渝中区开展2024年教育科研新手能力提升培训
点击:32  发布时间:2024/6/6 18:18:20
为推动我区教育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育科研人才队伍, 2024年5月24日上午,渝中区2024年教育科研新手能力提升培训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学术报告厅如期开班,全区共有57名教师参加培训。
开班仪式
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区教育科研规划办常务副主任周鸿蜀出席开班仪式。周院长希望老师们能够与讲课专家、工作坊导师及管理团队一起度过一段学术旅程,在学术道路上、研究道路上,不断精进,不断成长。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中心主任包蔼黎主持开班仪式并解读培训方案。 
专家领航拓视野
开班仪式后,周院长作《“双新”落地,教改研究课题的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周院长从如何成为研究型教师、如何设计教改研究课题、如何推进教改课题实施三个方面,讲解“研究型教师”的内涵和修炼策略。周院长强调,教师要在不断反思、研究与创新中实现专业发展的“三力”进阶,让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并在课改中站起来、从课堂里走出来。要针对日常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围绕学科进行设计,开展创新实践和深入探究,总结出具有一定普适意义、可资借鉴或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
 
24日下午,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党委书记刘雅林为学员们带来专题讲座《基础教育科研方法及案例分析》。刘书记为大家解析了什么是教育科研、为什么要开展教育科研、如何申报科研课题,并结合具体案例,从选题、研究设计、研究实施、结题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剖析。最后,刘书记热情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5月25日上午,以《走进课堂做研究——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为题,渝中区小学数学教研员王红梅老师全面解读了课例研究的定义、价值、特点与实践方法,深入剖析了课例研究与课题研究、案例研究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之间关系王老师强调,课例研究的撰写应立足现实,从真实问题出发,在行动中研究教与学的问题;选题宜小而精,研究需深入细致,实现“小题大做”。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课例研究的魅力和价值,认识到课例研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科研之路铺牢基石。
 
25日下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吴乐乐作专题讲座《教育科研实践路向探析》吴处长以“为什么”“怎么做”为逻辑线索,引导学员们深入思考教育科研的意义和实施路径。不仅分享了理论知识,更结合自己长期从事教育科研工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分享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策略展为学员们提供了教育科研的理论指导,更为他们指明了实践的方向。
 
案例分享拓视野
26日上午,重庆市二十九中学学生生涯规划中心主任石志坚作《以研究的姿态开启我们的教学之旅》案例分享。他层层递进地讲述了自己教育科研历程和研究认识与感悟的进阶,从不经意走上科研之路到开始自主课题研究,再到变成主动的教育追求,引领学员们突破自己、成就自己、成为自己。
人和街小学副校长王亚兰带来《教师如何做课题——科研小白成长记》的案例分享。她强调做课题研究的酝酿期一定要善读书、开阔眼界、会写作,她还从选用课题指南、查找文献、组建团队、填写申报书和反复修改听取意见几个方面讲解了如何做好科研课题。
巴蜀幼儿园园长助理陈爽给大家带来一场集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一体的案例分享课题研究让平凡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从小课题研究及其价值、小课题研究具体推进、小课题研究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工作坊研修重体验
26日下午,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中心主任包蔼黎作了“微课题选题说明和研修安排”的专业指导。随后,全班分三个工作坊,每个工作坊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体验了微课题从选题到整体框架搭建的全过程。
微课题实战是对学员们三天科研理论学习成效的检验。在三位坊主的带领下,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紧张又具有挑战的小课题实战演练。各小组认真分享,其他坊员积极提问,三位坊主老师细致引导,大家在思维的碰撞中收获知识、收获成长。 
 
科研心得微分享
为更好地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培训班安排每天2名学员进行课前微分享,分享自身的科研经验或科研助力专业发展案例。第一阶段有五位学员作了微分享,分别是重庆市启聪学校冯立老师分享的《教研路上的小心得》、渝中区临江路小学耿松林老师分享的《智汇“礼”行——信息科技助力备课、作业布置和论文阅读》、渝中区精一民族小学王辉老师分享的《双减背景下学校智慧教学应用促进课堂增效的实践研究、重庆市大坪中学万明明老师分享的《浅谈课题助力教育教学发展》和重庆市巴蜀中学邓昕老师分享的《个人科研起步:一线教师的探索与实践从教学到科研的转型之旅》。通过微分享,学员可以提出自己的研究主张、研究思路、研究困惑以及需要得到的支持,其他学员也可以了解他人的研究思考和成长历程,相互支持、相互借鉴。
科研新手能力提升第一阶段的培训已经圆满结束。下半年,培训班将继续聚焦“涵养科研素养,提升教改能力”的主题,开展第二、三阶段的培训,让所有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实现教育科研新手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