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智慧教学——渝中区初中历史学科开展专题培训活动
点击:3 发布时间:2025/10/15 16:42:40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下,AI技术与教学领域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2025年10月15日,渝中区初中历史学科开展了以“基于生成式AI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思考”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由初中历史教研员周泉老师主持,特邀重庆南开中学曾柯雯老师进行专题分享。全区初中历史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生成式AI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与思考。
锚定痛点:解码教师AI应用的“知行鸿沟”
曾柯雯老师聚焦生成式AI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争议、实践路径与教育本质回归进行讲解。他首先针对当下历史教学现状,提出AI赋能历史教学究竟是流于表面,是课堂上一场热闹的表演,还是能够触及教育本质,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通过追问AI赋能是“噱头”还是“革命”,指出当下历史教学中质疑与推崇的交锋,AI赋能不在于课堂上是否看得见AI,而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是否能融入与AI深度思辨后的智慧,引发老师们思考。
实操分享:从“工具使用”到“价值引领”的层层突破
曾柯雯老师推荐了DeepSeek、豆包等适配教学场景的AI模型,讲解了基于RTCF模型的精准提示词设计,提供了AI辅助资源查找、课标解读、教学设计优化、PPT与音视频制作、解题命题等七大应用方法,强调“AI初稿+教师审辩”的人机协同模式,并现场指导老师们实战演练,感受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价值升华:为AI注入“历史灵魂”
讲座最后,曾老师提出“技术赋能,教育赋魂”的理念,主张从历史的温度(人文关怀)、伦理(价值引领)、怀疑(审辩视角)、桥梁(现实关联)四维度注入人文内核,提醒坚守历史真实性以规避AI“幻觉”,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让AI成为学生素养培育的“脚手架”。

教研员周泉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她指出,AI是工具,能够有效承担重复性、高耗时的工作,如资源检索、内容分析、场景构建等,从而将教师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和智慧投入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对价值的引领、对情感的激发和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等不可替代的环节。她强调,AI运用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理念、能力及对话引导的智慧,需要教师主动学习常用的AI技术,优化目标设计、资源整合、情境模拟、学习活动设计等。她鼓励全区历史教师既要主动拥抱技术,善用AI,更要坚守历史学科的真实性与人文性,打造以学科为本、技术为翼的“技术-学科”共同体。
本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为渝中历史教师在AI时代的教学转型提供了宝贵思路。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将坚守历史教育的本质,善用技术赋能,推动历史课堂在数智融合的道路上深入推进。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