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任务驱动 深化集智备课——渝中区开展高中物理集智备课活动
点击:4 发布时间:2025/10/11 16:24:22
2025年10月11日上午,渝中区高一高二年级全体物理教师齐聚二十九中,开展主题为“聚焦任务驱动,深化集智备课”的研讨活动,活动由区物理教研员王安民主持。

课堂展示
二十九中杨馥瑞老师执教《自由落体运动》展示课,杨老师以任务为抓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第一项任务是基于伽利略研究过程,演示“纸片和纸团”的下落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物体下落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再借助牛顿管演示“铁片和羽毛”在近似真空环境中下落快慢一致,从而得出结论:无阻力情况下,轻重物体下落一致的结论。第二项任务是借助手机频闪照相功能,记录小球在下落过程中的图像,通过逐差法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
智慧碰撞
二十九中黄稚涓老师就《自由落体运动》一课作了说课分享。黄老师细致解读了《课标》要求在教材中的体现,强调教学中应突出科学探究和基于证据的推理论证。黄老师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情,分享了目标导向教学的四项任务:一是创设情景、颠覆前概念;二是合作探究,验证运动性质;三是演绎推理,得出运动规律;四是学以致用,解释现象与解决问题。
二十九中钟登运老师代表高二物理组分享了高中电学实验的集智备课思路。钟老师强调以教材经典实验为基础,强化重点模型的训练,同时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科普,挖掘教材中的材料信息,引导学生重视教材知识。钟老师分析了近五年重庆高考电学实验部分的考点和难度分值,总结出新高考命题有三个变化: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从知识向素养的转变;从基础知识向必备知识转变。因此,备考的核心宗旨是处理好“变”与“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三十中张浩川老师以“赛车过弯”为例,作了基于真实情境设置挑战任务的分享。张老师以“一辆赛车过弯的最佳走线策略是什么?”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建立模型,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即如果只聚焦于一个弯道的争夺,内道过弯所需时间更短;若考虑出弯、入弯,则内道速度慢,路程短;外道速度快,路程长,路程满足一定条件时,内外道所需时间相同。最后总结得到最优路线,即“外-内-外”走线。
评课议课
求精中学向宗泽老师指出展示课有四大优点:一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二是通过历史还原,渗透科学方法;三是以开放性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深度参与,让现代科技进入真实课堂;四是高阶任务驱动、链条式的问题,完成模型构建。向老师建议大家,可以通过excel表格处理数据,增强数据分析的科学性。
复旦中学孙建龙老师指出,这节课有两个地方需要优化:一是牛顿管实验抽真空不到位,使得实验效果不太明显;二是频闪拍照实验中由于手机视角,使得数据结果有较大的误差。
三十中袁丁老师则建议,杨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打开视野,不局限于传统,多利用现代智能化技术突破课堂教学中的实验设计难点。
教研员王安民老师认为,本节课可以按照“冲突-探究-构建”的思路,通过创设情境,设置好任务与活动链。本节课还要以“史”为抓手,通过“史学主线”,将课堂现场与历史汇合交融。
专家引领
教研员王安民老师作题为《设置挑战性任务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王老师聚焦以挑战性学习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倡导教师从“讲听型”“问答型”向“任务型”课堂变革,引导学生通过探讨、论证等方式,实现“浅学习”到“深学习”的跨越。
王老师以“恒定电流”单元为例,阐述学习任务设置要围绕课标要求,涵盖物理概念理解、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等多方面维度,学生通过任务学习来理解“比值定义法”、推导电流微观表达式等。王老师强调,任务应指向目标、具挑战性且情境化,以素养为导向,将任务分为理解型、探究型等。
本次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筑牢高考备考根基,以课例展示开拓教学创新航道,深度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素养为导向”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师们群策群力,深挖考点、精研教法,为备考筑牢坚实壁垒,同时,大胆探索情境化教学、任务驱动学习等创新模式,并与科技深度融合,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考备考与素养提升的双赢局面。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