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项目”深耕道法课堂 “真实践”培育核心素养——渝中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微项目化学习案例研讨活动
点击:22  发布时间:2025/9/25 10:26:32
学履不停,行而不辍。2025年9月17日上午,渝中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齐聚巴蜀中学张家花园校区,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微项目化学习案例研究暨渝中区中学德育与思政微项目化学习案例研究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微项目化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深度实践与区域推广”,旨在通过课堂实践回应新课标要求,推动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活动在区德育与思政专委会副理事长王欢老师的欢迎辞中拉开帷幕。王老师指出,微项目化学习是推动课堂从“知识传授”走向“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鼓励教师们积极尝试、勇于创新,真正做到“为思维而教、为未来而育”。 
随后,巴蜀中学赵敏佟老师带来题为《创新永无止境》的微项目化学习展示课。课堂以“竞逐天空之城——为深圳制定低空经济腾飞计划”为项目主线,通过“调研挑战-听证献策-宣誓践行”三个任务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开展SWOT分析、模拟规划听证会、制定个人创新行动计划。学生以青年规划师身份参与课堂,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创新的重要性、科技自立自强的紧迫性以及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课堂生动展现了微项目化学习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合作探究与解决真实问题能力方面的显著优势。
接下来,二十九中金科老师进行教学点评。金老师充分肯定本课在框架设计、素养培育、资源整合和模式推广方面的突出优点,同时建议可进一步融入重庆本土低空经济发展实例,增强学生代入感,使项目学习更契合学生生活经验。
巴蜀中学黄周君老师以《创新永无止境》为例,作《初中〈道德与法治〉微项目化学习实践与思考》主题发言。她从新课标要求与微项目学习理论出发,系统阐释了微项目化学习“短时聚焦、要素精简、成果导向”的设计原则,并结合课例详细介绍了如何确定驱动性问题、整合跨学科资源、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机制,为在座教师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教学设计范式。 
最后,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程世均老师大家带来了《项目化学习与微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探索》专题讲座。程老师通过清晰的概念辨析和生动的案例对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项目化学习(PBL)与微项目化学习的内在联系与核心差异,明确指出微项目化学习具备“短时聚焦、要素精简、情境微化”的独特优势。他强调,微项目化学习探索的方向在于“常态化嵌入”与“精细化设计”鼓励教师不必追求“大而全”的项目,而应积极挖掘教材内容与真实世界的连接点,设计15-20分钟即可完成的“微任务”,将探究实践无缝对接到常规课时中。同时,他指导教师聚焦“驱动性任务”“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与“反思迭代”等核心要素进行设计,简化流程,降低门槛,让微项目学习成为每一位教师都能上手、每一堂课都能融入的常态教学手段,真正实现的一致性,破解知行脱节的困境。
本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微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样板与理论支撑,推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有效助推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课堂生态的重构,为区域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