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新促衔接 共研教学启新程——渝中区历史学科开展初高中跨学段衔接教学研讨活动
点击:17  发布时间:2025/9/25 10:23:55
 
       在“新课程、新教材”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学段衔接成为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2025年9月17日上午,渝中区初一年级、高一、二年级全体历史教师在复旦中学竹园校区开展初高中历史跨学段衔接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由区高中历史教研员但唐军老师主持。
优课观摩搭桥梁,同课异构探衔接 ​
活动伊始,两个学段的老师以同一教学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进行教学展示。复旦中学初中教师尹秋月执教七年级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尹老师的教学精准契合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以“考古探源-传说溯源-多元一体”为核心逻辑主线,注重学生对早期文明特征的直观认知,巧妙融合考古实证与传说史料,架构完整且层层递进,课堂互动氛围浓厚,是一节兼具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历史课堂。
渝中职教中心陈加影老师执教《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该课紧扣课标要求,以“文明起源——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时序主线,侧重深度分析与逻辑建构,引导学生探究文明发展脉络与国家形成逻辑,凸显 “大容量、深探究”特点,结构完整且逻辑严密,是一堂兼具逻辑性与实操性的示范课,为统编教材的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路径。
议课研讨聚智慧,精准衔接寻路径
在教师议课研讨环节,复旦中学高中历史教研组长付长芳老师以“异--通”三维框架为脉络,深度解构初高中历史教学逻辑,提出系统性衔接策略付老师强调,要倡导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基准的一体化教学意识,构建进阶式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通过跨学段教研、同课异构等举措打破学段壁垒,推动初高中历史教学从 “碎片化衔接”走向“深度化融合”。
求精中学大坪学校殷雨欣老师围绕初中研讨课例,以 “双线探源,素养落地”为核心展开议课,分享对统编教材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她针对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学术概念抽象、课时紧张、素养培养难落地等困惑,提出应对策略创设生活化情景降低理解门槛,立足课标整合资源,聚焦核心任务,跨学科融合丰富视角,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微讲赋能促提升,理论引领明方向
最后,教研员但唐军老师围绕“双新”背景下初高中历史跨学段衔接教学策略作专题发言,为区域历史教学学段协同破局指路。但老师系统阐释了加强跨学段教学研究的必要性以两节研讨课例为例,从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材料运用、核心问题设计等维度,具体分析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实施策略但老师还针对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为初高中教师提出实操性教学建议不仅为初高中历史教师搭建了学段协同的清晰框架,更推动了教师从“分段教学”转向“接力育人”,为打破学段壁垒、构建连贯高效的历史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初高中历史跨学段衔接教学研讨活动,有效搭建了初高中教师交流协作的平台,进一步明确了双新背景下历史学科跨学段教学的衔接重点实施策略与具体路径。今后,我区历史学科还将持续探索如何打通初高中历史教学壁垒,拓宽衔接教学实践路径,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持续培育,不断推动我区历史“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