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集智备课 推进资源建设——渝中区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开展新课标教材教研活动二
点击:47  发布时间:2023/10/9 18:03:27
为进一步研讨小学信息科技新教材的使用情况,2023年10月7日下午,渝中区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开展了新课标教材第二次教研活动,活动由区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汪涛老师统筹主持
 
汪涛老师总结了当前新课标教材背景下信息科技学科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推进情况,梳理了各校在新教材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对此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议程进行整体说明。本次教研活动围绕“数字赋能‘共生课堂’集智备课解读”、“新课标教材资源建设标准说明”、“资源建设任务分工及时间安排”、“重庆市第四届编程展评活动解读”四个方面内容展开。
首先,汪涛老师对数字赋能“共生课堂”集智备课进行了解读。基于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备课力量单薄、与“双新”配套的教学新资源相对贫乏等常见问题,汪老师从内涵和实施两个方面解读了如何集智备课,强调教学中一定要活学活用教材,以新课标的内容要求为导向,从大单元视角重新建构与组织教学内容,鼓励老师们大胆创新,勇于尝试,集思广益。汪老师还从七大内容与方向,建构了新课标教材资源库的实施路径,为老师们明晰了方向。
接着,汪老师以基础教育精品课的资源要求为范例参考,从PPT、微课视频、单元案例等方面讲解了新课标教材资源建设的具体要求与模板示范,分享了两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结合全区六所集团校实际情况,汪老师还从任务分工和推进安排两方面部署了六所集团校的资源建设任务。
 
汪老师还以其它版本教材为例进行分析,分享了自己对新教材的思考,希望老师们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能做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适当跳出特定版本教材的限制,补充其它版本教材的资源,适当重组整合教材的知识点内容,实现科学原理与实践应用并重。
 
最后,汪老师鼓励老师们要拓宽学习渠道,勇于创新实践,并提出了三点建议,即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是教材。他建议老师们能适当打破地域、角色和内容的局限,变革传统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形态,始终做到用心、专注、反思、行动,从而打造出能动手、允失败、可争辩、有趣味、善思考的信息科技优质课堂。
此次教研活动让全区小学信息科技老师对集智备课和资源建设的内涵、要求以及任务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各校集智备课、资源共建指明了方向,也为构建“双新”背景下高质量信息科技课程资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