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渝中区召开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启动会
点击:31 发布时间:2024/10/12 16:43:34
10月11日下午,渝中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启动会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隆重召开。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渝中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肖方明,区教委相关领导,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区教师进修学院院级干部、教研员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启动会由区教委副主任杨勇主持。

渝中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是渝中区在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升义务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既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攻坚行动,也是渝中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未来三年,渝中区将整体推进六大任务,以此来建立学校特色的课程实施体系,打造区域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新样态,探索区域科学教育新路径,形成区域义务教育教学评价新范式,构建数字赋能的教学新模式,提升干部教师课程教学改革胜任力。渝中区将培育一批课程教学改革骨干教师、示范学校,挖掘一批课程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探索形成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的区域经验。

会议首先举行了“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学校授牌仪式,授予巴蜀中学、求精中学、29中学、复旦中学、巴蜀小学、人民小学、人和街小学、中华路小学、马家堡小学、大坪小学等10所学校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基地学校作为各教育集团的龙头校,将引领所在的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实践区域和学校有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的实践范式。

巴蜀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潘南以《高水平因材施教的律动育人体系建设》为题作交流发言,从长程规划的系统推进、三类课程的协同实施、班级生活的样态营建三个方面,介绍了巴蜀小学建设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的行动方向和落地目标。复旦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邹安宇作了题为《以真行动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用真作为不断提高学校育人质量》的交流发言,从紧扣“一条主线”、紧握“两个关键”、紧抓“三个支撑”三个维度,全面介绍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积极探索。

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宋文君从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价值意蕴、行动目标、建设任务、推进机制等方面,详细解读了《渝中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暨2024年工作计划》。宋院长聚焦“国家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课堂教学方式变革行动、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教学评价改革攻坚行动、数字赋能课程教学改革行动、课程教学改革胜任力提升研修行动”六大建设任务,就每个任务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精准地分析、专业地阐释,厘清了一线学校在参与课程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困惑和难题,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有效推进凝聚了共识,达成了价值认同。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肖方明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三个全面”,将渝中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一是要全面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重要意义,明确国家层面的新部署、区域发展的新要求、社会群众的新期待;二是要全面把握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目标任务,通过强化系统观念、强化改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不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三是要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推进成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成效导向,主动探索、有效变革,让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走向规模化、常态化,形成区校一体、全域推进的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新样态。

市教科院院长蔡其勇充分肯定了渝中区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渝中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寄予殷切期望,提出意见建议。一是要高效整合多方力量,形成深化课程改革强大动力;二是要全面优化课程实施策略,推进教学方式变革再创新;三是要进一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再提升;四是要大力推动评价改革,系统重构教育教学良好生态;五是充分发挥教研团队的组织力量,强化教研科研的专业支撑;六是要强化数字赋能,助推课程教学改革。蔡院长希望,渝中区通过深化行动,能够将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蓝图切实转化为施工图,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渝中智慧和力量。
课程教学改革是促进学校创新发展,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必然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未来,渝中教育人将积极探索有效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全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的贡献。